各本科高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 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 提升我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质量,加强外语专业师资队伍建 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五届全国高 校外语教学大赛(外语类专业组)福建赛区比赛,比赛遴选 出的外语教师将代表我省高校参加全国总决赛。根据全国教 学大赛总章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 如下:
一、大赛组织:
指导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
承办单位:福州大学
协办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组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省 赛区组委会 ”,具体负责大赛组织协调工作。
组委会:
主任委员:
郭文忠 福州大学副校长 副主任委员:
于 岩 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
吴松江 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杨信彰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
钟晓文 福州大学新澳门六合彩资料库 院长
孙 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
秘书长:
钟春玲 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副秘书长:
甘振翎 福州大学新澳门六合彩资料库 院长助理
张 惠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委 员: 福建各本科高校外语教学部门负责人 组委会秘书处:
何根忠 福州大学新澳门六合彩资料库
陈 涛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二、时间安排:
初赛:2024 年 5 月 31 日前;复赛、决赛:2024 年 6 月 21 日— 6 月 23 日。
三、组别设置及参赛资格:
本届大赛分赛区设立“英语专业组 ”和“商务英语专业 组 ” 两个组别。复赛为多媒体教学讲课形式,决赛为说课 形式。
英语专业组:凡教育部批准设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高 校,其教师均可报名。商务英语专业组:凡教育部批准设立 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或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的高 校,其教师均可报名。
每个组别各高校最多选拔 1 名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复 赛。全国赛另设“翻译专业组 ”和“ 日语专业组 ”,详情可
参考附件三。
四、奖励方式:
本届大赛福建赛区“英语专业组 ”、“商务英语专业组 ” 各设特等奖 1 名、一等奖 1-2 名、二等奖若干名,进入复赛 未晋级决赛的选手获得三等奖。特等奖选手报全国组委会审 核通过后,进入年底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总决赛。所有获奖选 手均颁发本次省赛主办单位签章的获奖证书, 并在大赛全国 组委会备案和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五、参赛费用
参赛选手和导师、领队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由参赛学校 承担,大赛不收取参赛费用。
未尽事宜由“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省赛区组委 会 ”另行通知和依照第十五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章程规定解释。
附件:
1. 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参赛指南 2. 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报名表
3.全国翻译专业组和日语专业组参赛指南 4.各组别评分标准参考
附件 1:
第十五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参赛指南
一、 参赛资格和报名
英语专业组:凡教育部批准设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其教师均可报名。商务英语专业组:凡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 校,或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其教师均可报名。
符合条件的英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官方网站查阅大赛章程和相关规则,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到所在单位的外语教 学部门报名参加初赛并填写附件 2 的参赛报名表。外语教学部门或教 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本校的赛事选拔。经学校初赛选拔出的选手,进 入福建赛区复赛。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参加福建赛区复赛的教师所使用的授课内容须从以下教材中选取:《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 教材—综合教程》(2-3册)、《新国标英语专业核心教材—综合教 程》(2-3册)、《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综合教程》 (2-3册)。在《参赛登记表》上请务必填写使用课文的出处。福建 赛区决赛内容由全国组委会在决赛前公布。
二、 代表报到
进入复赛的代表需于 5 月 31 日前把各自的报名表电子版报送至“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省赛区组委会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陈涛;联系电话:13600850207 0591-83205081;
参赛代表凭学校教务部门或外语教学部门盖章的《报名表》和身 份证报到。报到的具体地址将于 6 月 1 日前由福建省赛区组委会通知 各参赛院校。
6 月 21 日下午,参赛选手到比赛指定地点报到(具体地点另文 通知)。并举行选手赛前会议、抽签决定比赛的出场顺序,每个学校 可安排 1 名领队参加。
参赛选手的授课的电子课件须于 6 月 21 日 19:00 之前拷贝入大 赛秘书处指定的电脑,若有纸质资料,请自行复印装订,提交给组委 会人员保管。电子课件及相关资料中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参赛单位和姓 名。
三、赛制安排及评比标准
福建赛区的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初赛、复赛和决赛。
1.初赛:
5 月 31 日前结束
初赛由参赛学校根据大赛章程自行组织安排,参赛选手必须经 过公开、公正选拔,并于 6 月 1 日之前将参赛名单电子版通过电子邮 件的方式报到福建省赛区组委会,逾期不候。
2. 复赛:
6 月 22 日全天
每个参赛学校可最终选拔出2 名选手分别参加复赛的两个组别。复赛形式:
授课时间为 20 分钟。开始3-5 分钟为综述时间,随后为课堂授课时间。综述时间内,选手陈述对授课素材的整体教学设计,建议采 用图示法展示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具体实施之间的逻 辑关系;课堂授课时间内,选手针对授课素材教学设计中某一具体板 块进行教学展示。选手需制作电子课件辅助教学。综述加课堂授课总 时间不少于 17 分钟,不超过 20 分钟;有学生配合授课。
复赛选手的出场顺序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各位选手的 PPT 及相应 讲课资料需要提前一天拷贝至大赛秘书处指定电脑,若有纸质资料,需自行复印,并提前一天交至大赛秘书处,由大赛指定人员于比赛当日当场发放给评委及模拟课堂学生。
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本人姓名、学校等信息内容,否则作零分处理。
3.决赛:
6 月 23 日决赛
按照复赛成绩高低,复赛总分为 100 分,各组的前 50%名额进入 决赛。经评委组确认后当场宣布。决赛说课内容由全国组委会制定。
决赛选手的出场顺序以抽签的方式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 透露本人姓名、学校等信息内容,否则作零分处理。
决赛形式:
比赛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 10 分钟的说课环节和 5 分钟的回 答评委提问环节。由大赛全国秘书处提供一段长度在 800 字左右的英 语文章,给每位选手 30 分钟的赛前准备。说课时间不得少于 7 分钟,不得超过 10 分钟。说课结束后,有提问评委提问,回答问题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决赛总分为 100 分,其中说课得分占80%,回答评委提问得分占 20%。
选手最后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复赛总分+决赛总分,满分 200 分。 如选手出现最后得分相同,以说课环节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
如说课环节得分也相同,以说课+回答问题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 所有环节得分都相同,选手采取 5 分钟即兴演讲的形式决定名次。
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制定评分标准(附件见全国比赛章程),邀 请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复赛和决赛评委从省内高校外语教学界的专家、 外语学院、系、部负责人中遴选,具备副高以上职称。每组评委不少 于 7 人,每组评委设评议组长 1 位,负责召集解决争议。
四、赛事费用
本届大赛的奖项费用、评委食宿等费用、大赛宣传等费用均由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担,领队及参赛选手的交通和食宿费用由派出学 校承担。本届大赛不收取参赛费。
五、备赛参考资料:
网站:
大赛官方网站:
参考资料:
《新国标英语专业核心教材—综合教程》(2-3册)
《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3册)
《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3册)
所有参赛选手, 自动视为将本人参加教学大赛使用过的所有参赛 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的参赛电子教案、视频(含本人肖像)以及 视频感言(含本人肖像)等材料,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独家使用。 本届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福建赛区组委会所有。与大赛有关的未尽事宜, 大赛组委会将以大赛须知的方式另行发放。
附件 2
第十五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报名表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
学校 |
| 邮编 |
| ||||||||
地址 |
| ||||||||||
学位∕学历 |
| 职务 |
| 职称 |
| ||||||
邮箱 |
| 手机 |
| ||||||||
参赛组别 | □ 英语专业组 □商务英语专业组 | ||||||||||
使用教材 |
| ||||||||||
个人简介 |
| ||||||||||
授课 内容 |
| ||||||||||
参赛学校 院系意见 (盖章) |
|
附件 3:全国翻译专业组和日语专业组参赛指南 翻译专业组:
一、赛程安排
初赛:2024 年 4 月-9 月
复赛:2024 年 12 月
二、参赛资格
凡教育部批准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或英语专业开设翻译方向的 高校,其教师均可报名。每所学校只能选派一名选手参赛。
三、赛制安排
1.参赛报名
请报名参赛的选手登录大赛官方网站(//nfltc.sflep. com)下载并填写《第十五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 学大赛参 赛登记表》。
2.提交作品
1) 比赛形式为提交选手个人授课视频。授课时间为 20 分钟。 开 始 3 分钟左右为综述时间,随后为课堂授课时间。综述时间内,选手 陈述对授课文本的整体教学设计,建议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展示对整个 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具体实施之间的逻辑关系;课 堂授课时间内,选手针对整体教学设计中某一具体板块进行教学展 示。选手需制作电子课件辅助教学,也鼓励用黑板板书辅助教学。综 述加课堂授课总时间不少于 17 分钟,不超过 20 分钟;有学生配合授 课。授课评分标准详见附录。
2) 请选手自行录制授课视频。授课内容为英汉互译,口笔译均 可。授课语言为英语(解释或朗读中文译/原文除外)。授课内容可 从外教社“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 ”下列书目中选取一本中的任一 单元。
3) 授课视频请复制在 U 盘上,于2024 年 9 月 30 日前,连 同 打印的《参赛登记表》寄至大赛全国组委会,电子版同时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 558 号 716 室王笑 歌收,邮编200083。
3.作品要求
1) 内容要求:
请从下列教材中任选一单元制作授课视频。
● 《翻译概论(第二版)》 ● 《旅游英语导译教程》● 《英汉翻译原理》 ● 《旅游英汉互译教程(第二版)》● 《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 ● 《科技翻译教程(第二版)》● 《口译基础(第二版)》 ● 《新闻翻译教程(第二版)》● 《交替传译实践教程》 ● 《中国典籍英译》● 《视译教程》 ● 《国学经典英译》● 《英汉 - 汉英应用翻译 ● 《文言英译教程》● 《综合教程(第二版)》 ● 《文学翻译(第二版)》
2) 制作要求:
a) 视频时长不超过 20 分钟,不少于 17 分钟。要求内容完整,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
b) 教师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板书、素材、多媒体课件(PPT、 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版面简洁清晰。
c) 片头不超过 5 秒,内容须包括:授课名称、选用教材及单元 信息。为保证评审环节的公平公正,视频中的任何位置都不可出现制 作人员、学校名称等与参赛选手相关的信息。
3) 视频技术参数建议:
a) 视 频 编 码:H.264/AVC,动态平均码
VBR1000kbps~5000kbps,画面比例 16:9(像素比 1:1),25 帧/秒, 逐行扫描,画面尺寸最小不得小于 1024x576,最大不得大于
1920x1080;
b) 音频编码:H.264/AAC,固定码率 CBR128kbps,采样率 44.1KHz,双声道;
c) 文件格式:MP4。
4. 总决赛选拔
组委会将于2024 年 10-11 月组织专家评委会对授课内容进行 打分。按成绩由高到低,选取排名前10 的选手进入全国总决赛。入 围名单将在大赛官网公布。
(二)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资格
初赛排名前 10 的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必须报大赛全国组委会审核。
二、赛制安排
1. 全国总决赛
采用“说课 + 回答评委提问 ”的形式。
2. 总决赛奖项设置
1) 比赛设特等奖 1 名,一等奖 3 名,二等奖6 名,三等奖 若 干名。
2) 获奖选手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奖 励。
其 他
全国决赛和总决赛比赛细则另行拟订,在全国决赛开始前公布。
凡进入全国决赛和总决赛的选手,自动视为将本人参加教学大赛 使用过的所有参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的参赛电子教案、视频(含 本人肖像)以及视频感言(含本人肖像)等材料,授权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独家使用。本届大赛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全国组委会所 有。
日语专业组:
一、赛程安排
初赛:2024 年 4 月- 9 月
全国总决赛:2024 年 12 月
二、参赛资格
凡教育部批准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其教师均可报名。每所学校
只能选派一名选手参赛。
三、赛制安排及评比标准
(一)初赛
请报名参赛的选手登录大赛官方网(//nfltc.sflep.com) 填写《第十二届“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参赛登记表》。 初赛形式为提交选手个人授课视频。授课时间为20 分钟。
开始3 分钟左右为综述时间,随后为课堂授课时间。综述时间 内,选手陈述对授课文本的整体教学设计,建议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展 示对整个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具体实施之间的逻 辑关系;课堂授课时间内,选手针对整体教学设计中某一具体板块进 行教学展示。选手需制作电子课件辅助教学。授课总时间不少于17 分钟,不超过20 分钟。有学生配合授课。
请选手自行录制授课视频,授课语言为日语,视频格式为MP4格 式。授课内容可从《新编日语(重排本)》、《新时代日语系列》、 《日语综合教程》、《新时代商务日语》等教材中选取某一单元,精 读、听说、翻译、商务等课型不限。授课评分标准详见附录。
授课视频请复制在U盘上,于2024年9月30日前,连同打印的《参 赛登记表》寄至大赛全国组委会,电子版同时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8号809室 王 俊收,邮编200083。
内容要求:
请从下列教材中任选一单元制作授课视频。
● 《新编日语(重排本)》1-4 册
● 《新时代日语》1-3 册
● 《日语综合教程》1-8 册
● 《新时代商务日语》(上、下册)
视频制作要求:
a) 视频时长不超过 20 分钟,不少于 17 分钟。要求内容完整,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
b) 教师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板书、素材、多媒体课 件(PPT、 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版面简洁清晰。
c) 片头不超过 5 秒,内容须包括:授课名称、选用教材及单元 信息。如“ あ い さ つの言葉新编日语第一册第十二课 ”。为保证评 审环节的公平公正,视频中的任何位置都不可出现制作人员、学校名
称等与参赛选手相关的信息。
3) 视频技术参数建议:
a) 视频编码:H.264/AVC,动态平均码率 VBR1000kbps~5000kbps,画 面比例16:9(像素比 1:1),25 帧/秒,逐行扫描,画面尺寸最小 不得小于1024x576,最大不得大于1920x1080;b) 音频编码:H.264/AAC,固定码率 CBR 128kbps,采样率 44.1KHz,双声道;c) 文件格式:MP4。
(二)总决赛选拔
组委会将于2024年10-11月组织专家评委会对授课内容进行打分。按 成绩由高到低,选取排名前10的选手进入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将在 大赛官网公布。
(二)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资格
初赛排名前10的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必须报 大赛全国组委会审核。
二、赛制安排
1. 全国总决赛
采用“说课 + 回答评委提问 ”的形式。
2. 总决赛奖项设置
1) 比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2) 获奖选手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其 他
全国决赛和总决赛比赛细则另行拟订,在全国决赛开始前公布。 凡进入全国决赛和总决赛的选手,自动视为将本人参加教学大赛使用过的所有参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的参赛电子教案、视频(含 本人肖像)以及视频感言(含本人肖像)等材料,授权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独家使用。本届大赛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全国组委会所 有。
附件 4:
各组别评分标准参考 英语专业组评分标准
一、复赛
授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教学设计(20%):
1)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
2) 明确、合理且有层次地设定单元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素养培养,具体描述学生产出表现;
3) 在单元层面合理体现教育教学理念;
4) 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融入教育教学评价,兼顾学生课堂内外 学习设计,凸显创新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15%):
1)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专业特色;
2) 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成果、新概念。
3. 教学过程(20%):
1) 针对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步骤,采用恰当的教 育教学 方法;
2) 突出教育教学重点,详略得当,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培养进行 有意识的引导;教育教学过程合理流畅,步骤衔接自然;
3) 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与学生互动良好;
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专业学习需求,能及时反馈或解答学生 疑问;能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并完善内容;
4) 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等保证内 容、格式和拼写的准确性。
4. 教学效果(15%):
1) 教学氛围好,讲课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力和想象力;
3) 授课结束后,能较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 综合素质(15%):
1) 课堂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2) 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3) 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时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4) 有较高的数字素养;
5)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表演。
6. 教学创新(15%):
1) 充分体现外语学科特色;
2) 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
3) 在思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二、决赛
说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明确、合理且有层次 地设定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素养培养。
2. 教学内容(25%):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专业特色;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成果、新概念。
3. 课程设计(25%):
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
4. 综合素质(15%):
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5. 教学创新(15%):
充分体现外语学科特色;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在思 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
回答评委提问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英语语言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40%):
被问及对教学素材中某些具体内容的理解,或者围绕素材的教学设 计时,回答有理有据,总体表现出扎实的语言修养以及较高的学科 专业素养。
2. 理解力(15%):
听懂评委提问,理解提问意图。
3. 思辨力(15%):
回答切题、中肯,思路清晰,具有说服力。
4. 表达力(15%):
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5. 反应力(15%):
能快速、有效组织应答语言;受到干扰(如被评委打断)时,能做出 及时、合理的反应。
商务英语专业组评分标准
一、复赛
授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 教学设计(20%):
1)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
2) 明确、合理且有层次地设定单元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素养培养,具体描述学生产出表现;
3) 在单元层面合理体现教育教学理念;
4) 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融入教育教学评价,兼顾学生课堂内外 学习设计,凸显创新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15%):
1)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商务英语专业特色;
2) 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成果、新概念。
3. 教学过程(20%):
1) 针对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步骤,采用恰当的教 育教学
方法;
2) 突出教育教学重点,详略得当,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培养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教学过程合理流畅,步骤衔接自然;
3) 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与学生互动良好; 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需求,能及时反馈或解答 学生疑问;能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并完善内容;
4) 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等保证内 容、格式和拼写的准确性。
4. 教学效果(15%):
1) 教学氛围好,讲课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力和想象力;
3) 授课结束后,能较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 综合素质(15%):
1) 课堂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2) 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3) 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时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4) 有较高的数字素养;
5)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表演。
6. 教学创新(15%):
1) 充分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色;
2) 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
3) 在思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二、决赛
说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明确、合理且有层次 地设定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素养培养。
2. 教学内容(25%):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专业特色;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成果、新概念。
3. 课程设计(25%):
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
4. 综合素质(15%):
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5. 教学创新(15%):
充分体现外语学科特色;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在思 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
回答评委提问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英语语言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40%):
被问及对教学素材中某些具体内容的理解,或者围绕素材的教 学设计时,回答有理有据,总体表现出扎实的语言修养以及较 高的学科专业素养。
2. 理解力(15%):
听懂评委提问,理解提问意图。
3. 思辨力(15%):
回答切题、中肯,思路清晰,具有说服力。
4. 表达力(15%):
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5. 反应力(15%):
能快速、有效组织应答语言;受到干扰(如被评委打断)时, 能做出及时、合理的反应
翻译专业组评分标准
授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教学设计(20%):
1)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
2) 明确、合理且有层次地设定单元(章节)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 科专业素养培养,具体描述学生产出表现;
3) 在单元(章节)层面合理体现教育教学理念;
4) 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融入教育教学评价,兼顾学生课堂内外 学习设计,凸显创新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15%):
1)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翻译专业特色;
2) 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成果、新概念。
3. 教学过程(20%):
1) 针对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步骤,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 方法;
2) 突出教育教学重点,详略得当,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培养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步骤衔接自然;
3) 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与学生互动良好; 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翻译专业学习需求,能及时反馈或解答学生 疑问;能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并完善内容;
4) 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等保证内 容、格式和拼写的准确性。
4. 教学效果(15%):
1) 教学氛围好,讲课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力和想象力;
3) 授课结束后,能较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 综合素质(15%):
1) 课堂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2) 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3) 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时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4) 有较高的数字素养;
5)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表演。
6. 教学创新(15%):
1) 充分体现翻译专业特色;
2) 有效运用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
3) 在思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做到知识性 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日语专业组评分标准
授课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
1. 教学设计(20%):
1) 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
2) 明确、合理且有层次地设定单元(章节)教育教学目标,突出学 科专业素养培养,具体描述学生产出表现;
3) 在单元(章节)层面合理体现教育教学理念;
4) 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融入教育教学评价,兼顾学生课堂内外 学习设计,凸显创新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15%):
1) 符合课程要求,彰显专业特色;
2) 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渗透专业思想,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 想、新成果、新概念。
3. 教学过程(20%):
1) 针对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步骤,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 方法;
2) 突出教育教学重点,详略得当,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培养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步骤衔接自然;
3) 以学为中心, 以教为主导, 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与学生互动良 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专业学习需求,能及时反馈或解 答
学生疑问;能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并完善内容;4) 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等保证内
容、格式和拼写的准确性。
4. 教学效果(20%):
1) 教学氛围好,讲课有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力和想象力;
3) 授课结束后,能较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 综合素质(15%):
1) 课堂语言表达准确、地道、流利;
2) 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有研究意识;
3) 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时营造师生互动氛围;
4) 有较高的数字素养;
5) 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表演。
6. 教学创新(15%):
1) 充分体现外语学科特色;
2) 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
3) 在思政融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做到知识性 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