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门六合彩资料库

关于开展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李亚飞发布时间:2024-07-29浏览次数:75

各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推进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课程是列入学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开课至少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专业课程所属专业应为2024级正在招生专业。

2.课程负责人应为本学科领域专任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承担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不少于两个周期,且效果良好。

3.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前期建设基础。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数智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各环节。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主要包括:

1.个性化教学设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及学习表现,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大纲与教案、自适应的学习路径,提供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3.知识图谱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多维度的知识图谱,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4.虚拟教室搭建。允许校内外师生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内完成授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配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道具、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5.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整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共享资源、互动讨论、协作项目等,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开展AI+形成性评价。

三、建设数量

本年度拟立项50门左右校级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各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立项院级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推荐校级立项。每个在招专业至少遴选1门课程申报校级立项,优先推荐专业核心课程。公共课开课单位至少推荐1门课程,不与2022年公共基础课建设项目重复。

四、推荐遴选程序及项目管理

1.课程负责人填写闽江学院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申报(附件1),经所在学院初审后,报教务处。

2.教务处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经评审、公示、公布校级立项建设的课程。

3.校级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建设周期两年,给予每个项目建设经费2万元,并将根据试点课程建设情况予以相应政策支持。

4.立项课程应在一年内开展教学试点应用,运行中不断完善。结项时需有相应的线上资源及教学运行支撑数据,形成教学试点应用案例2个。

4.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课程项目的组织建设和质量把关。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工作以及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

五、申报时间和材料提交要求

请各单位于2024828日(星期)前汇总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及申报汇总表(附件2),纸质版一式一份提交教务处教学科(教学楼1C308)。申报书电子版通过教学项目管理平台提交,申报汇总表电子档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附件:1.闽江学院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申报

2.闽江学院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4729

 

 


附件1

 

 

闽江学院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

申报书

 

 

 

申报学院

                        (盖章)

课程名称

 

专业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闽江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数智技术赋能

教学形式

(可多选)

□ 个性化教学设计

□ 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

知识图谱建设

□ 虚拟教室搭建

□ 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

□ 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

□ 其他: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5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5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情况)

 

 

 

 

 

 

 

 

三、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1000字以内)

 

 

 

 

 

 

 

 

 

 

 

 

 

 

 

 

 

 

 

四、数智技术赋能已有基础和应用情况(500字以内)

 

 

 

 

 

 

 

 

 

 

 

 

 

 

 

 

 

 

五、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500字以内)

 

 

 

 

 

 

 

 

 

 

 

 

 

 

 

六、进度安排与预期成果(500字以内)

 

 

 

 

 

 

 

 

 

 

 

 

 

 

 

 

 

 

 

 

 

 

七、课程负责人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

课程获批立项后,本人承诺按计划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并持续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

 

 

课程负责人(签字):

 

      

 

八、申报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学院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并持续做好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学院负责人签字:

(学院公章)

 

        

 

 


附件2

闽江学院数智技术赋能试点课程申报汇总表

申报单位:    (盖章)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

专业名称

课程

负责人

职称

联系电话

团队成员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分送:各学院,存档。 

  闽江学院教务处办公室              20247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