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闽江学院深化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课堂“金课”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人 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把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 第二课堂育人价值, 不断探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强化数智赋能和应用型办学导向,逐步健全完善一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二、建设标准
“金课”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三性两力”标准,即“思想性、规范性、创新性、塑造力、吸引力”。
1.思想性,即将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贯穿于第二课堂项目(活动)的目标设置、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中。
2.规范性,即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对第二课堂项目(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制定教学大纲和教 学内容,配备师资力量,规范教学过程,完善考核方式。
3.创新性,即结合第二课堂特点,有效创新内容选择、组织方式、考核评价等,促进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
4.塑造力,即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和满意度,注重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增值评价。
5.吸引力,即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能动性。
三、建设内容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设计)、讲稿(课件)等教学文档,充分体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2.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严格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立项建设的课程可借助“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平台”,进行辅助考勤、开展课堂测验等。
4.突出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
5.开展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结合各专业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等。
6.“金课”建设的“五个一”: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一套课件(PPT);一个典型案例;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视频或精彩照片;一篇本课程开设情况总结。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重点遴选范围:德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育实践、美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劳动教育等相关课程。
2.“金课”建设以主讲教师个人申报为主,也可以团队(人数不超过4人)进行申报。申请人(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具有感染力。
3.教学文件(包括申请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演示文稿讲稿、教案、考核方式等)资源齐全。
4.标准学时:4次8学时、8次16学时。
5.除艺术类课程之外,课程参与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少于30人。
(二)申报立项程序
1.申报数量。围绕“一专业一竞赛”“一课程一实践”,每个专业至少申报1门,每个学院至少申报1门劳动教育“金课”,同一位教师原则上只能主持1门课程建设。
2.课程立项申报。教师个人或课程团队自愿申请,填写相应的“金课”建设申报书交给所在学院。
3.学院评审。各学院根据金课建设相关要求进行审核。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建设要求,确定重点建设的“金课”立项名单提交至三创学院备案。
4.学校验收。学校根据各学院确定的金课立项名单,经过一轮的建设期,组织专家对立项课程进行认定,认定的课程将获得经费支持。
(三)课程结题条件
1.按期提交课程结题材料,具体要求参照“金课”建设的“五个一”,未按期提交或材料缺失不予结题。
2.课程结束后,未按期完成学生考评和工作量分配,课程不予结题。
3.选课人数低于课程申报总人数80%的,课程不予结题;考核合格人数低于课程申报总人数60%的,课程不予结题。
4.课程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课程,一经查实,课程不予结题。
五、评价与激励机制
1.评价机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建设措施及效果,实现“金课”的建设目标。
2.激励机制。建设周期结束,完成“金课”建设内容,符合第二课堂“金课”建设标准,认定第二课堂教学工作量。同时,根据课程学时及质量,给以每门课程1500、3000元建设经费。
六、材料及备案时间
课程申请人应按要求填写申报书并交由所在学院,各学院经过评审,确定本学院的金课立项名单后填写《闽江学院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1)《闽江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课程汇总表》(附件2),以学院、部门为单位于2024年9月18日前提交至三创大楼403办公室备案,同时将电子版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人:王紫斌,联系电话:18259084310。
附件1:《闽江学院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申报书》
附件2:《闽江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课程汇总表》
闽江学院创新创业创造学院
2024年9月5日
附件1:
闽江学院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申报书
申报学院: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类别:
□德育实践类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 □体育实践类
□美育实践类 □专业实践教育类 □劳动教育类
闽江学院创新创业创造学院
2024年版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 信息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学历 |
| 学位 |
| 联系方式 |
| |
学 院 |
| 职 称 |
| 个人邮箱 |
|
2.课程团队情况
序号 | 成员姓名 | 所在单位 | 学科背景 | 职称 | 手机号码 | 承担课程任务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3.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基本 信息 | 课程名称 |
|
拟面向专业 |
| |
拟开课年级 |
| |
课程总人数 |
| |
课程学时 | 学时(理论学时: ,实操学时: ) |
4.课程目标(300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
5.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800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
6.课程特色与创新(300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
7.课程建设计划(500字以内)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
8.学院评审意见
学院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对该课程评审评价,决定予以立项建设。
主管院领导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闽江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课堂“金课”立项建设课程汇总表
所在学院(公章): 分管教学副院长:
专业名称 |
课程名称 | “金课”建设情况 | ||||
课程属性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负责人电话 | 团队成员 | 是否初次开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属性:
①德育实践类;②三创教育实践类;③体育实践类;④美育实践类;⑤专业教育实践类;⑥劳动教育;仅填写序号。
闽江学院创新创业创造学院 2024年9月5日印发 |
|